<ravvn class="vlune"></ravvn>

凯时尊龙人生就是博首页


<ravvn class="vlune"></ravvn>
0771-5532776

联系我们CONTACT US

0771-5532776

公司地址 : 广西南宁市双拥路30号南湖名都广场A栋29层

工厂地址: 南宁明阳工业园区

电话: 0771-5532776、5584999 15777168099 徐先生(业务)

传真: 0771-5532337

邮箱: hhsw@1000ao.com

当前位置: 首 页 >
行业新闻
TRADE NEWS
住建部:上半年要排查完全国垃圾山 ,治理农村污水需1.6万亿
发布者 :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7-01-21  浏览次数 :4306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17年1月18日(星期三)上午10时在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厅举行新闻发布会 ,请住房城乡建设部总经济师赵晖介绍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进展情况,并答记者问。

国新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进展情况发布会 中国网 宗超 摄

【主持人 袭艳春】女士们、先生们,上午好 ,欢迎大家出席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村人居环境改善 ,近几年,相关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住房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做了大量的工作。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相关情况,今天我们非常高兴地邀请到住房城乡建设部总经济师赵晖先生,请他向大家介绍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进展情况 ,并回答大家的提问。出席今天发布会的还有住房城乡建设村镇建设司司长张学勤先生。下面先请赵晖先生做介绍。

住房城乡建设部总经济师赵晖 中国网 宗超 摄

【住房城乡建设部总经济师 赵晖】大家好。乡村占我们国土的大部分,把乡村建设好,才是把国家全面建设好 。近年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我部努力推进乡村建设,我今天先主要介绍一下主要进展。

一 、全面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垃圾是农村脏乱差最突出的表现,过去农村垃圾遍地现象很普遍。2014年,我部启动了农村生活垃圾专项治理,提出用五年时间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率达到90% ,并且建立了逐省验收制度 。目前,四川、山东、江苏、上海四省市已通过验收 。2016年,全国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率达到了60%,进展相当快 。预计2020年可以实现目标 ,这将是我们国家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的一个重要标志。

农村垃圾分类也是可以做到的,浙江有成功经验,我部正在向全国推广 。城市垃圾下乡,现在已成为社会的关注,经国务院同意,13个部委建立了垃圾治理部际联席会议制度 ,正组织全国开展排查整治 ,要求各地2017年上半年完成排查 ,2020年基本完成整治。

二、推进农村污水治理。农村的污水治理是一件难事 ,但必须要做,我们的目标是到2020年,农村污水治理的第一阶段任务必须完成。所谓第一阶段任务就是黑水的全面治理,黑水是指厕所的污水。在人口密集、经济发达 、环境敏感地区,要实现黑水和灰水的全面治理。目前已开展100个县的示范,2016年全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22%,虽然比例不高 ,但增速很快,是“十二五”的4倍。

三、加强传统村落和传统民居的保护。2012年启动传统村落的保护,成效显著 。去年又公布了第四批(共1598个)中国传统村落。目前列入中国传统村落的已达4153个,我国已形成世界规模最大的农耕文明遗产保护群。下一步  ,我们将启动濒危传统村落专项保护行动,开展传统民居普查和挂牌保护,中国应该成为也能够成为农耕文明保护传承的世界引领者。

四、建档立卡贫困户的住房安全保障以及农房质量安全管理和农村建筑节能。中央脱贫攻坚提出“两不愁三保障”总目标中 ,保障贫困户基本住房安全的任务落到了危房改造上 。为此,我们调整了自2009年以来的危房改造政策,主要是更加聚焦了补助对象,就是建档立卡贫困户等四类重点户。同时 ,大幅提高中央补助标准 ,目的就是减轻贫困户的负担 ,更好地保障他们的住房安全。2008年以来,中央累计支持了2311万户贫困户进行危房改造 ,这个数量是了不起的,占了全国农户总数的10%,都得到了中央和地方财政的支持 ,进行了安全住房的改造。

我们国家贫困地区与地震多发地区相当重合 ,因此2311万的危房改造为广大农民群众的生命财产支起了一个安全屏障。实践证明,在近年历次地震中,包括六级以上的破坏性地震,改造后的农房无一倒塌。此外,除危房改造外,一般意义上的农房建设质量安全管理是个薄弱环节 ,我们重点将开展以下工作:

一是填补法律制度上的空白 。目前保障质量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有一系列的强制性要求。但是不适用农民自建低层住房 。为了填补这个空白,我们将修订乡村规划建设管理条例,增加农房质量管理安全的约束性责任和义务等要求。

二是逐步推行“4个基本”,即具备基本的结构设计、基本技能的建筑工匠、基本的管理队伍、基本的质量检查 。对农房的质量,我们既要保证必要的约束性管理,也不能增加农民建房的负担 ,这是我们的指导思想 。这四个基本先在农村危房改造的工作推开,等待条例修订后在全国全面推开 。

农村建筑节能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目前北方大部分农房建筑节能性能很差 ,农民取暖烧煤多 、花钱多、温度也不高 ,至今中央共支持了118万农户进行了农房建筑节能的示范 ,效果良好 。比如在青海 ,在农房外侧加一个太阳能暖廊走廊。改造后户均节煤约3/4 ,室温提高5度 ,北京也在全面实施农房建筑节能 ,这些措施也是我们治理雾霾的重要措施。

五、特色小镇培育。去年我部会同财政部 、发改委启动了特色小镇培育工作,命名了第一批共127个中国特色小镇 ,中央给予支持,目前地方积极性十分高。但是,在这里我们要提醒,一定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和原则:一是要坚持有重点发展 、有条件发展 ,不能一哄而上;二是要坚持有特色发展、有特色建设,防止千镇一面 ;三是要坚持市场主体 、产业为动力 ,防止“只见新镇不见人” ;四是防止打着特色小镇名义 ,违法违规搞圈地开发。

总的来看,农村人居环境各方面都在加快,我们正在制定“十三五”规划 ,目标是到2020年把中国的农村建得更加干净 、整洁 、安全、方便,同时也充分展现乡村的魅力和价值。下面我和我的同事愿意回答大家的问题 。谢谢。

国新办新闻局副局长袭艳春邀请记者提问 中国网 宗超 摄

【袭艳春】谢谢赵晖先生的介绍,现在进入答问环节。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刚才赵总谈到传统村落的问题,现在我们了解到,传统村落的衰败现象比较令人担忧,我们也知道国家近些年投入了很大力度来改善 ,我想请您给介绍一下目前的相关进展 ,以及如何使传统村落能够留住我们的乡愁 ?谢谢。

【赵晖】2012年 ,住建部、财政部等部委启动传统村落保护工作后 ,党中央、国务院给予了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这项工作取得了明显进展 。主要进展有几方面:一是保护机制已经初步建立,传统村落快速消失的剧变得到了遏制 。在这项工作启动前,由于快速城镇化,部分农民自己富裕起来 ,把一些有价值的老房子拆掉了,所以传统村落消失得比较快 。这项工作启动后 ,我们确定了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现在4153个,基本遏制住传统村落快速消失的局面,应该说是一个历史性的里程碑。二是文化遗产保护初见成效,60%以上的中国传统村落都对传统民居、祠堂、古桥、古井等文化遗产进行了保护修缮,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也优先得到了支持 。三是因为传统村落要活态传承 ,农民必须要富裕起来,才能传承下去 ,否则村民都走掉了。

这几年通过中央和地方的努力,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大幅改善 ,70%以上的村庄对村里的道路、供水 、垃圾治理、污水治理等开展了环境改善和基础设施建设。一些传统村落已经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综合示范样板。四是农民的增收效果比较明显,大部分传统村落在贫困地区,特别是山区 ,这几年保护工作做下来,很多传统村落脱贫了。前两年调查的结果是将近400个过去的贫困村在一年之内实现了脱贫,农民人均收入大幅度提高。五是社会保护意识空前提高,文化传播作用也突出明显 。现在保护传统村落已成为社会的新风尚 ,国际上对我们国家传统村落进行整体保护给予高度肯定。

这项工作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大部分传统村落在贫困地区,所以要保护好,而且要促进可持续发展,要下很大力气 ,中央继续给予支持 ,同时我们也把保护法制化。对非常濒危的传统村落,搞专项的保护行动。开辟民间资金进入的渠道 ,让民间对传统民居认领 、认养、认保,在一些发达地区 ,这项工作很有成效。再有 ,我们加大对国际上的宣传,因为对村落进行整体保护的国家,在世界上目前看来很少。我们国家又是世界上农耕文明历史最长的国家,有很好的资源、很好的基础,我们的工作也走到了前面,通过几年努力 ,让中国成为农耕文明成果保护传承的世界引领者,我们有信心做到这一点。谢谢。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记者】我想请问关于农村危房改造的问题,我们知道危房改造是精准扶贫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建设部门这方面的工作推进力度也比较大。想请问下一步在农房改造方面有哪些具体的措施?谢谢。

【赵晖】这个问题请张学勤司长回答。

住房城乡建设部村镇建设司司长张学勤 中国网 宗超 摄

【住房城乡建设部村镇建设司司长 张学勤】非常感谢对农村危房改造这项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刚才赵总在前面开场时已经就农村危房改造的基本情况给大家做了介绍,农村危房改造这项政策始于2008年,经过八年多的实施,这项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效。到去年年底,全国完成农村危房改造2300多万户 ,比重非常大,而且农村危房改造极大地改变了贫困家庭的生活条件,特别是保障了他们的生命财产的安全。近几年来发生的六级以上的地震 ,进行了农村危房改造的家庭房屋无一倒塌 ,从这点可以说明。

刚才您说的问题是农村危房改造如何更好地聚焦到建档立卡贫困户上 ,去年我们会同有关部门,为了更好地把农村危房改造精准聚焦到最贫困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身上 ,在原有政策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和调整,从2017年开始,中央的补助资金集中聚焦到建档立卡贫困户等四类重点人群上 ,同时要大幅度提高中央的补助标准。同时,我们也要求地方在建档立卡贫困户等四类贫困户补助政策上建立差异化的补助标准,更好地使他们能够有能力帮助他们实施农村危房改造。

我们要合理控制建房成本,防止不恰当改造和新建而致贫。首先要控制建房标准,根据地方和家庭的实际情况来合理确定住房改造的标准 。在此基础上,我们正在推广加固改造、原址建设的改造方式,对于C级以上的房子 ,我们要求原则上在原址加固改造。同时我们也更多地推广地方的建筑材料 、建筑技术来控制建房成本。

目前还有一部分贫困农户确实没有能力改造和新建住房,无论在资金上 、建造上可能要兜底保障 ,比如通过建设农村的公共租赁住房,或者通过盘活农村的闲置住房,或者公租房和闲置住房置换等等方式 ,甚至有些地方建幸福大院,来兜底对低收入家庭的保障住房安全。对于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安全保障,还有施工质量和基本的功能上 ,至少在农村危房改造上要做到四个基本,有基本的结构设计 、有经过基本培训的合格工匠 、有基本的队伍管理、有基本的质量安全检查。同时在改造的过程中尽量完善居住功能 ,保证基本的卫生厕所等功能。谢谢。

【中央电视台记者】我有两个问题 ,一是有媒体报道,现在中国的乡村垃圾成灾 ,并且正在逐步向农田扩散,您认为大量的垃圾山是如何形成的?下一步究竟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来治理?二是住建部去年表示在2017年6月底前完成非正规垃圾堆放点的治理工作,到2020年底前完成集中的整治工作,目前进展怎么样?谢谢。

中央电视台记者提问 中国网 宗超 摄

【赵晖】这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垃圾问题各方面报道也很多,中央高度重视。第一个问题是垃圾山怎么形成的 ,有几点给大家交待一下 ,形成的原因:一是我们指的垃圾山首先是指规模较大的堆放点,这是长期的历史原因形成的。我们国家原来的垃圾处理能力低于垃圾的产出量,到2012年,我们国家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首次超过了垃圾的产生量 ,处理设施相对不足,这个时间较长,在这个过程中,一些未得到无害化处理的垃圾就进行临时堆放 ,但也是有管理的。二是建筑垃圾,这是造成垃圾山的重要原因 。现在是城镇化发展的高峰期,建筑垃圾产生的量相当大。我们国家生活垃圾治理已经取得了历史性的 、里程碑式的成就,目前我们国家城市生活垃圾能做到日产日清,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4%,特别是与十年前相比,城市无害化处理能力增长了1倍 ,但是垃圾量只增长了20%。由此可以看出中央和各地努力的成就 。

垃圾山的形成,除了生活垃圾以外还有建筑垃圾,很多垃圾山是建筑垃圾的临时消纳场 。

三是农村的垃圾,刚才讲农村垃圾倒进田里,这个事情倒不是很突出 ,农村垃圾的问题倒不是垃圾山形成的根本原因 ,因为农村垃圾治理相对成熟,但形成的堆是多、散而小 ,形成不了垃圾山,可能有的建筑垃圾堆就近堆放,也有的农民就把生活垃圾投放到那里头 。

四是报道的一些偷排偷倒 ,这些现象有,是极少数的 。目前的法律制度和各地监管很严格,但也难免有一些单位和个人受经济利益驱使进行偷排偷倒,一旦发生,社会影响很大 ,所以报道比较多,但是从量上来看是极少的。这是四大原因 。

最近党中央很重视这件事 ,因此去年我们成立了13个部委的垃圾治理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垃圾山这个名字是口语,正规的叫法是非正规垃圾堆放点 。所以 ,大家一定要正确理解 ,绝大部分所谓的垃圾山是有管理堆放,但没有做到无害化处理。去年召开了电视电话会议,目标提出到2017年上半年完成排查,全国县以上单位都要排查,500立方米以上的都作为排查对象,排查方法包括遥感、航拍  、人员现场排查,排查内容是垃圾成份、垃圾体积、堆放时间、有无管理等这些情况 ,然后建立台帐 ,全国再汇总。

第二步是从今年6月份排查结束后开始整治 。整治决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定的时间,我们设定是2020年基本完成排查整治。整治任务也很艰巨 。一般来讲 ,建筑垃圾为主的  ,我们采取覆土,然后绿化,形成公园。北京的南海子郊野公园为例,几百年前是皇家猎场 ,一片森林,上世纪50年代开始种粮食 、种水稻,到了60、70年代烧砖了,挖出一个大坑,城市建设再扩大后,开始变成建筑垃圾的堆放场,经过几轮整治后非常漂亮,形成比颐和园规模要大很多的生态公园,回到了100年前的形态。从南海子的事例,能看到我们国家这100年的发展历程,是一个缩影,也是一个螺旋式循环上升的过程。实际上每个阶段都是对资源的有效利用。有机物比较多的垃圾堆放点,就要通过垂直帷幕防渗、沼气导排、渗滤液处理等,就地整治。危害大的必须要搬迁,估计这种量不会太大。总而言之这是一个很长的过程 ,发达国家 ,包括美国也是用了几十年时间治理非正规垃圾的填埋场、堆放场 ,所有我们国家也要经过这个过程。

总而言之,我们有信心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完成这项任务 。谢谢。

【中国财经报记者】刚刚赵总经济师提到 ,我国现在农村的污水处理率提高很快,但是比例还不够高。在2016年大概在22%左右,您认为我国农村污水处理率还不够高的背后原因主要有哪些 ?从住建部在农村试点污水处理的经验来看,您觉得未来应该从哪些方面的推动这项工作 。谢谢 。

中国财经报记者提问 中国网 宗超 摄

【赵晖】农村污水治理率22%,确实比较低,但速度比较快 ,十二五期间,每年增长一个点,去年增长了四个点,速度加快了,和我们推进工作有关。你问根本原因是什么,农村污水治理和垃圾治理所需要的资金有很大不同,农村污水治理相当花钱 ,垃圾治理,不需要重新建很多设施,因为大部分城市现有的垃圾处理设施能力能够消纳农村的垃圾 ,主要是运行管理的费用。我们测算了一下,全国各地的收集、转运、处理的方式,平均下来农民一个人一年产生的生活垃圾,处理时需要花仅仅55元 ,就是一个人产生的生活垃圾,从清洁、转运到处理 ,所以农村垃圾处理专项工程启动后,进展相当快 ,2014年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率只有40%,现在是60% ,很多地方改变了农村垃圾遍地的情况 。但是污水治理需要多少钱 ?这个数字相当大,必须要建设施,以村或者以户为单位建设施,或者就近纳入城市市政污水管网等三种形式。临近城市管网的纳入城市管网,人口比较多的村庄建村集中的污水处理站,更分散的建分户污水处理设施。这三种方式平均算一下,差不多一户光建设费用是1万元 ,全国有多少农户现在没有实现污水治理,大致有1.6亿户的污水没有得到处理 ,光建设投资就需要1.6万亿,可以想象 ,这一定需要较长的时间。

我们根据这个现实,采取的策略是重点推进 ,梯次推进,所谓有重点就是在经济发达地区 、人口密集地区、环境敏感地区要求农村污水必须进行治理 。以外的地区,也就是大部分农村地区,目前设定的目标,我不是说长期目标,长期肯定要彻底治理,就是全国到2020年 ,农村的黑水必须全面治理 ,就是厕所污水。主要做法一个是改厕,进入三格式化粪池以后 ,污水不要排放出去,要把它抽走 ,资源化利用 ,变成肥料 。这样的话农村污染最重的水可以得到全面治理 。这样一户花的钱  ,就是改厕加后面的后期管理,我们测算一下 ,一户差不多1000多一点,1.6亿户农户只需要1600亿 。通过各级政府的努力 ,这个目标是能实现的,农民还能用上卫生厕所。同时,黑水又没有流到自然界 ,作为资源回到田里,这是中国的传统 ,这是目前最好的方法,这也是中国几千年来的智慧 ,就是粪便是肥料 ,而不是废弃物 ,但有条件的可以到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 。谢谢。

【中国新闻社记者】我的问题是,垃圾分类在城市提出很多年 ,但效果看起来不是特别好 ,现在在农村中提出垃圾分类减量 ,您认为是否切实可行?谢谢。

【赵晖】前不久习总书记主持召开的中央财经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专门讨论了垃圾分类问题 。今天我不讲城市垃圾分类问题 ,我讲农村垃圾分类让我们看到了希望 ,浙江有很成功的经验,在金华等一些地区,当然其他地方也有成功经验 ,金华是一个地级市 ,全面实现了农村生活垃圾分类。

我们分析为什么农村能够实现分类,一是农村是熟人社会 ,城市是生人社会,要求分类的时候哪家哪户做不到 ,在周围乡亲们面前会觉得面子上过不去,有的农村还搞了“笑点墙”表彰,做的好的给你贴上去。城市互相之间也不认识,垃圾没有分 ,谁也不知道是谁扔的。这是一个重大的不同。

二是农村生活垃圾有就近分类利用的空间。首先有院子,前面有比较大的空间,堆放分类的垃圾。对可降解的有机物 ,城市最头疼的湿垃圾,农村可以就地堆肥,运距在较短的范围内,不用运到很远的地方,运到田里变成肥料。所以这和城市有重大的不同。这种可以腐烂的垃圾占农村生活垃圾的重量一半以上。

三是浙江的经验告诉我们,农村垃圾分类一定要切合实际,要简便易行,浙江最成功的分类经验就是分两类,可烂和不可烂,可烂的就是可以堆肥的,保洁员搜集起来,放到几个村合建的或者比较大的村单建的太阳房里,造价不高,实际上就是水泥墙,上面是玻璃 ,接受太阳光温度升高 ,加上一定的菌,三个月就堆出很好的有机肥,运距也近,成本也低。浙江分类的经验告诉我们 ,能够减量70%的生活垃圾,成本大幅度下降 ,可以下降一半成本 。这在现实中已经做到了 ,并不是理论上说的,除了浙江以外 ,四川等省的一些县做得也不错。

根据我上述讲的城市和农村的自然区别,我们看到了农村能够做好垃圾分类,甚至更快做好分类,因此去年我们下决心在全国农村大力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在全国范围推广浙江金华的经验,并且在100个县开展示范 。农村垃圾分类减量 ,降低了对垃圾处理设施的负担,可以大幅度减少地方政府垃圾治理的费用 ,各地积极性也很高。谢谢。

【新华社记者】我有两个问题 ,一是去年部里推出了第一批127个中国“特色小镇” ,部里有没有针对特色小镇制定人居环境标准?二是刚才谈到以市场为主体来建设特色小镇,因为特色小镇是新事物,容积率规划等方面有没有一些创新的机制?谢谢 。

【赵晖】针对特色小镇的规划和标准有没有,我们目前出台了一个指导意见,对规划和建设提出了原则性的要求 。我们不认为特色小镇的建设要制定非常硬性的标准 。否则的话,就不是特色小镇了。有些标准是需要的,提出一些底线要求,比如要求生活垃圾必须百分之百处理 ,污水处理厂和污水管网必须健全。今后我们会制定规划建设指南 ,指南也是参考性的,供大家借鉴。特色小镇建设的指导思想一定是发挥地方的主导性,中央给予方向性引导,因地制宜来发展。同时中央划定底线,纠正错误,给予支持,给予鼓励。

第二个问题 ,镇的规划,很专业 ,它一定不同于城市规划,因为它的规模小 ,就跟大人脸和小孩脸一样 ,比例关系是不一样的 ,功能也不一样,我们的环境要求、风貌要求、舒适度要求都不一样。现在有一个问题,过去镇的建设和规划,大量照搬城市,所以一旦确定是重点镇或者中心镇 、特色小镇 ,往往照着理想中的现代化或者规模化搞建设 ,恰恰背离了小镇的特色。从去年开始,我们部里对120多个镇进行了彻底调查,目的就是要说清楚“小城镇”是什么,说清楚小城镇与城市不同在哪儿。现在正在汇总成果,接下来根据调查结果,抓紧制定指导小村镇特色规划标准和理念 。我认为最重要的是真正重新认识小城镇是什么,在这个基础上,建立小城镇特色的规划理念和方法。这项工作是基础性工作,需要一两年时间来完成 。谢谢。

【光明日报记者】关于特色小镇的问题 ,刚才提到如何避免一哄而上、圈地开发的原则 ,请您介绍一下有没有具体的举措,因为我们看到有些地方提出要用千亿打造特色小镇,可能和特色小镇的初衷是相悖的,谢谢。

【赵晖】要客观地看“一哄而上”的现象 ,我们对全国各个省特色小镇建设情况做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绝大部分省并没有出现一哄而上的现象,很多省定的省级特色小镇是几十个,100个以下,有个别省稍微多一些 ,我们要逐省进行提醒 ,有一个省提出了200个 。

我们认为 ,多和少怎么客观判断 ,不是说200个就错了,30个就对了 ,还是要看发展规律 ,特色小镇也好 ,重点镇也好,一定是在一定条件下才能发展起来的,这个规律不能违背 。要有一定的区位条件、一定的资源条件,不可能想发展多少就发展多少。我们调查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叫做不可移动资源,比如风景 ,这个小镇恰恰处在一个风景非常美丽的地区,原来很小、很破,但确定它为特色小镇进行发展后 ,很快能起来,因为它的风景非常诱人,旅游 、养老休闲、文化产业很快能发展起来。风景是不可移动的,比如上海、北京,再发达,风景是搬不过来的,只能在当地发展。还有一些酒厂生产的酒,像绍兴酒,只能用当地的水,搬了就不是地道的绍兴酒。话说回来,不可移动的资源就印证了特色小镇发展一定是有客观条件的,客观条件非常重要。同时政府起什么作用 ?政府是起到启动作用 、助推作用。

接下来我们想对个别的 、稍微多一些的省进行适当指导。目前来看,一哄而上的可能报道比较多 ,我们做了实实在在的调查,并不是很严重。另外我想强调,对特色小镇的炒作,各种研讨会,甚至以开发商为主的研讨会比较多 ,或者企业出钱请名人来 ,实际是为某一个开发项目服务的。我们要加强舆论引导,推广正面的建设经验,坚决避免打着特色小镇名义搞圈地开发。

【袭艳春】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 ,谢谢两位发布人 ,谢谢大家 。

免责声明 :本版内容来源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QQ:190512968)删除。

<ravvn class="vlune"></ravvn>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