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vvn class="vlune"></ravvn>

凯时尊龙人生就是博首页


<ravvn class="vlune"></ravvn>
0771-5532776

联系我们CONTACT US

0771-5532776

公司地址: 广西南宁市双拥路30号南湖名都广场A栋29层

工厂地址 : 南宁明阳工业园区

电话 : 0771-5532776、5584999 15777168099 徐先生(业务)

传真 : 0771-5532337

邮箱 : hhsw@1000ao.com

当前位置 : 首 页 >
行业新闻
TRADE NEWS
近五年中国循环经济产业发展趋势预测
发布者: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7-08-02  浏览次数:2228  来源:中国投资咨询网

2017年5月4日,国家发改委和科技部等14个部门联合发布了《循环发展引领行动》,指出到2020年,主要资源产出率比2015年提高15%,主要废弃物循环利用率达到54.6%左右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73%,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5%,资源循环利用产业产值达到3万亿元。75%的国家级园区和50%的省级园区开展循环化改造 。

《行动》给能源企业发展带来机遇和挑战,《行动》对能效提出了更高要求 ,到2020年能源产出率提高17.7% 。《行动》指出 ,要全面推行居民用电、用水 、用气阶梯价格,推行供热按用热计量收费  。这些都要求能源企业加强对未来能源消费市场的整体把控,加快企业市场化经营运作能力和步伐 。此外,资源税从价计征等相关改革也将倒逼石油石化企业提升自身清洁发展能力。

blob.png

(一)构建循环型产业体系

1 、推行企业循环式生产

推行产品生态设计,推动企业实施全生命周期管理 ,在产品设计开发阶段系统考虑原材料选用、生产 、销售、使用、回收、处理等各个环节对资源环境造成的影响。选择重点产品开展“设计机构+生产企业+使用单位+处置企业”协同试点。

2、推进园区循环化发展

对新设园区和拟升级园区要制定发展专项规划或者在总体规划中设置循环经济篇章 ,按产业链 、价值链“两链”集聚项目、招商选资、优化布局 ;对存量园区实施循环化改造,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 ,实现企业 、产业间的循环链接 ,提高产业关联度和循环化程度 ,增强能源资源等物质流管理和的精细化程度。

3 、推动产业循环式组合

组织实施产业绿色融合专项,在冶金 、化工 、石化、建材等流程制造业间开展横向链接 。推动不同行业的企业以物质流、能量流为媒介进行链接共生,实现原料互供、资源共享,建立跨行业的循环经济产业链。

(二)完善城市循环发展体系

——促进生产系统和生活系统的循环链接

推动生产系统和生活系统能源共享。鼓励城市能源化利用。

推动生产系统和生活系统的水循环链接 。鼓励城市污水处理后的用于城市生态补水 、景观及钢铁、电力、化工等工业生产系统,开展再生水用于农业浇灌的示范应用。推动矿井水用作生产、生活、生态用水。

推动生产系统协同处理城市及产业废弃物 。鼓励将生活废弃物作为生产的原料 、燃料进行资源化利用 ,加强环境监管 ,确保安全处置 。稳步推进有关试点示范 ,建立长效机制 。

(三)壮大资源循环利用产业

1 、推动产业废弃物循环利用

加强农林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推进废旧农、灌溉器材、农药兽药疫苗容器、渔具渔船等回收利用。

2 、促进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提质升级

完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推动传统销售企业、电商 、物流公司等利用销售配送网络,建立逆向物流回收体系。支持再生资源企业利用互联网、物联网技术 ,建立线上线下融合的回收网络 。

鼓励再生资源企业与各类产废企业合作,建立适合产业特点的回收模式。因地制宜推广回收机、回收超市等回收方式 。加强生活垃圾分类回收体系和再生资源回收的衔接 。

开展新品种废弃物回收利用示范。选择快递业为切入点,开展物流业包装标准化和分类回收利用试点 ,推广使用可降解的胶带、环保填充物 、可再生纸张和环保油墨印刷的封装物品等物料辅料,鼓励企业对包装箱 、总包袋进行循环利用,提高循环利用率 。

3、构建区域资源循环利用体系

以京津冀 、长三角 、珠三角、成渝、哈长经济区等城市群为重点,统筹规划和建设区域内 、再生资源、生活垃圾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置设施 ,建设跨行政区域的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基地。建立跨行政区域的废弃物协同处置信息平台 ,促进废弃物协同利用和处置 。

(四)强化循环经济制度供给

1 、推行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

完善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相关法律 、法规,落实《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推行方案》,率先在电器电子产品、汽车、铅蓄电池、饮料纸基复合包装等领域推行。建立重点行业生产者责任延伸信用评价制度,适时发布我国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实施情况年度报告 。

2、深化循环经济评价制度

建立以主要资源产出率、主要废弃物循环利用率为核心的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将循环经济主要指标完成情况作为对地方政府评价的内容 。对国家确定的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县) 、园区循环化改造等试点示范单位进行评价考核。

3 、推进绿色信用管理制度

通过“信用中国”和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依法公示企业行政许可、行政处罚、“黑名单”等信息 。建立企业循环经济信用评价制度,将企业履行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信息、资源循环利用企业安全环保信息、再生产品和再制造产品质量信息等纳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 。支持开展企业绿色(环境)信用评价 ,评价结果向社会公开,并作为信贷审批 、贷后监管的重要依据。对信用记录良好的企业,在循环经济相关补贴、优惠政策等方面优先支持 ,对失信企业建立“黑名单”制度 ,依法依规采取联合惩戒措施 。

(五)激发循环经济发展新动能

1 、增强科技创新驱动力

支持资源企业与科研院所 、高等院校组建产学研技术创新联盟 。发布国家鼓励的循环经济技术、工艺和设备名录,健全循环经济技术 、装备的遴选及推广机制,建立应用推广的信息平台。

2、发展分享经济

创新消费理念,大力发展分享经济,把分享经济作为优化供给结构、引导绿色消费的新领域,延长产品生命周期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发展分享办公、分享存储 、分享信息 ,提高闲置资产的利用效率。鼓励专业分享平台建设,完善信息安全保障措施和信用评价机制 ,实现分享商品 、信息、服务的在线交易。

3、创新服务机制和模式

积极推动资源循环利用第三方服务体系建设,培育发展龙头企业,发挥市场机制作用。鼓励通过合同管理和特许经营等方式,为产业园区和企业提供废弃物管理 、回收、再生加工和循环利用的整体解决方案 ,与居民社区和医院、学校等公共机构开展生活垃圾资源化、无害化处理合作,促进生活垃圾与再生资源回收处理利用两个网络系统衔接发展 。推广绿色产品质量责任险、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

4 、支持资源循环产业“走出去”

贯彻开放发展理念,落实“一带一路”战略,加强循环经济理念模式的国际交流,扩大关键技术和装备的进出口贸易规模。配合国际产能合作、对外承包工程,支持国内资源循环利用企业到海外投资,增强境外资源就地转化加工能力,把海外再生资源作为资源安全保障的来源之一。

(六)循环经济发展的专项行动

1、园区循环化改造行动

制定实施《园区循环化改造行动》,各地要制定本地区园区循环化改造推进方案,明确改造任务、实施路径和保障措施 。其中 ,长江经济带的化工 、轻工等涉水类园区,京津冀地区的冶金、建材和石化等涉气类园区和工业集聚区,珠三角地区的石化 、轻工 、建材等园区要全部实施循环化改造,园区外企业逐步“退城入园”。

鼓励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率先开展循环化改造 。发布实施园区循环化改造指南和评价体系,将评价结果纳入园区考核体系。利用现有资金渠道,对园区循环化改造予以支持 。到2020年 ,国家重点支持100家园区进行循环化改造,推动75%的国家级园区和50%的省级园区开展循环化改造 。

2、工业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基地建设行动

以企业和行业为载体,建设50个工业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基地,开展工业资源综合利用重大示范工程建设 。发布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先进适用技术装备目录,加快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先进技术装备和产品的推广应用。推动尾矿、煤矸石、粉煤灰 、冶金渣、工业副产石膏 、化工废渣、赤泥等大宗固废的综合利用,拓宽利用途径,提升利用水平。

3、“互联网+”资源循环行动

制定发布《“互联网+”资源循环行动方案》,支持回收行业建设线上线下融合的回收网络 ,推广“互联网+回收”新模式。建立重点品种的全生命周期追溯机制。

支持互联网企业参与各类产业园区废弃物信息平台建设,推动园区产业共生平台建设。逐步形成行业性、区域性 、全国性的产业废弃物和再生资源在线交易系统和价格指数。在30%的地级以上城市建设再生资源在线回收平台 ,再生资源 、产业废弃物年在线交易规模超过5000亿元。

4 、京津冀区域循环经济协同发展行动

统筹规划京津冀地区的再生资源 、工业固废 、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置设施,建设一批跨区域资源综合利用协同发展重大示范工程 ,在北京、天津等城市率先建成资源循环利用体系 。

以京津地区为核心推进再生资源专业化规范化回收体系建设;在京津冀地区探索建立无害化处理处置和跨区域资源化消纳利用的综合体系试点;依托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改造提升现有回收 、拆解和再利用基地和园区;依托河北现有产业基础,建设再制造产业示范基地;结合滨海新区、渤海新区、曹妃甸等国家级新区、园区建设,构建跨城市、跨地区产业链接,推动生产生活系统循环链接。

5 、资源循环利用技术创新行动

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资源循环水平为核心,开展循环发展宏观战略、制度创新 、政策机制和重大共性或瓶颈式技术装备研发,推进资源利用效率与循环水平的基础理论和评价机制研究 ,加强赤泥、碱渣等大宗固废减量与循环利用技术及产业化、生物质废物高效利用成套技术与大型装备产业化、新兴城市矿产高值利用关键技术及产业化应用等的研究,深化固废循环利用管理与决策共性技术创新,加强典型区域循环发展集成示范模式示范 。

6、循环经济典型经验模式推广行动

总结凝练循环经济试点示范典型经验、重点行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及典型模式案例 ,结合工作实施向全社会推广发布 。分领域、分行业制定循环经济发展指南 。通过广播电视、报刊杂志 、互联网 、移动客户端等途径,宣传循环经济典型案例和试点示范经验。采取组织现场推广会、经验交流会、成果展示会等方式 ,加大对典型经验的推广力度 。发挥各级党校、行政学院、高等学校及科研院所的力量,面向各级领导干部 、政府及企业管理人员进行推广 。

7、循环经济创新试验区建设行动

选择若干地区、行业开展循环经济创新实验区建设,探索形成循环经济核心制度和模式,逐步在全国范围内推广。选择部分行业试点推行产品生态设计、开展目标回收制和企业回收联盟试点 ;开展限制一次性用品使用制度试点,探索限制一次性用品使用的具体措施;选择部分区域、部分行业开展产品分享、服务分享、信息分享试点。

(七)循环经济发展的保障措施

1 、健全法规规章体系

推动循环经济促进法修订,增强法律约束力,完善循环经济促进法配套法规规章,支持各地结合实际制定循环经济促进条例或实施办法 。研究出台强制回收的产品和包装物名录及管理办法、回收与资源化利用管理办法、电动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办法。

2、优化财政金融政策

创新财政资金支持方式 。利用现有资金渠道对循环经济予以支持 ,提高资金利用效率和使用效益。强化财政资金与社会融资的联动,探索在餐厨废弃物 、建筑垃圾 、再生资源回收等领域引入PPP模式,通过PPP和第三方服务方式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循环经济。

创新融资方式。积极提供包括银行信贷、外国政府转贷款 、债券承销 、保理 、融资租赁等多重融资方式。落实绿色信贷指引,促进银行业金融机构大力发展绿色信贷 。支持符合条件的资源循环利用企业通过境内外上市、在全国股转系统和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挂牌等方式融资。积极落实绿色债券指引 ,健全绿色评级体系。支持保险资金支持资源循环利用项目建设。鼓励社会资本成立各类绿色产业基金。

3、加强统计能力建设

逐步建立重要资源消耗情况的统计监测机制。各地要对循环经济统计工作给予相应支持,明确责任,保障工作经费,推动区域 、行业、园区、企业建立资源消耗 、污染排放等的动态台帐,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提高统计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

4 、强化监督管理

持续打击非法改装、拼装报废车 、非法拆解电器电子产品的企业和集散地。坚决关停无证无照经营、达不到环境标准和安全标准的小企业、黑作坊。加强进口固体废物管理,严厉打击“洋垃圾”走私。

加强重点领域规范管理 。完善对报废汽车 、废弃电器电子产品拆解企业的资质管理,严格铅酸蓄电池等特殊品种的管理 。加强废船监管,实行定点拆解。加强对再制造产品标识使用的监督检查,强化产品质量的监督抽查。加大对生产超薄塑料购物袋的查处力度 ,巩固“限塑”成果。加大限制商品过度包装监督检查力度 。

 

免责声明 :本版内容来源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QQ:190512968)删除。

<ravvn class="vlune"></ravvn>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