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地址: 广西南宁市双拥路30号南湖名都广场A栋29层
工厂地址: 南宁明阳工业园区
电话: 0771-5532776、5584999 15777168099 徐先生(业务)
传真: 0771-5532337
邮箱: hhsw@1000ao.com
近日,山东省财政厅、环保厅、高院和检察院联合印发《山东省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资金管理办法》。至此,山东成为我国7个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试点省市中,首家出台资金管理办法的省份。
泉州作为福建省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探索试点之一,也于近日出台《泉州市关于有序推进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工作实施意见的工作方案》(简称《方案》),将破解生态环境损害中“企业(个人)、污染、群众受害、政府埋单”的困局,明确谁污染谁治理、谁损害谁埋单。
全国多地纷纷出台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办法,我国环境治理将步入一个新的阶段。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资金,是指生态环境损害事件发生后,由造成损害的单位或个人缴纳的,用于支付生态环境修复及相关费用的资金。
根据《山东省生态环境损害补偿资金管理办法》,生态环境损害补偿资金属于省级政府非税收入,应全额上缴省级国库,纳入省级财政预算管理,有效期至2020年8月31日。
2016年8月30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27次会议,确定山东等7省市开展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试点,为我国首批试点地区。该会议,明确今后,凡发生较大及以上突发环境事件,或在国家和省划定的重点生态功能区,禁止开发区发生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事件,以及发生其他严重影响生态环境事件的,要依法追究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责任。
对于赔偿金额而言,生态环境的恢复是损害补救的核心,赔偿只是保障恢复的手段。
前不久,浙江青田相关人员为补偿过度捕捞所带来的损害,向河中投放了10万多尾鱼苗,主动进行生态修复。这为打击破坏生态环境行为,探索生态修复的做法提供了新的经验和做法。
无独有偶。绍兴于2011年开始环境损害鉴定评估实践,2014年被环保部列为全国环境损害鉴定评估试点之一,评估队伍为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试点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去年3月15日,绍兴某企业向河道大量排放未经处理的废水。经过查证后,环保局启动了对此次水污染事件的环境损害赔偿程序。
据悉,上述企业所排放的废水,造成水生态环境损害无法通过现场修复工程达到完全恢复。根据赔偿原则,生态环境损害无法修复的,实施货币赔偿,用于替代修复。
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在国外由来已久。自上世纪70年代,美国就逐步发展完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并通过相关法律以弥补自然资源所受的生态损害。美国多次修订环境保护法,使得生态损害覆盖面逐步拓展。
在我国,矿藏、水流、土地等国家所有的自然资源受到损害,现有制度中具体索赔主体的缺位,导致违法成本低而守法成本高的困境。
2015年,中办、国办印发《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试点方案》,对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作出全面规划和部署。
授权试点的7省市,结合当地工作实际分别制定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制定了具体负责部门或机构,细化适用范围,进一步明确磋商制度、诉讼规则、损害鉴定评估、资金管理、执行与监督等具体磋商。
7省市的实施方案经过环保技术审核后,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批准,将由各试点地区省级人民政府陆续发布实施。7省市试点将为2018年在全国开展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工作和相关立法提供实践经验。
泉州《方案》提出,2017年选择晋江市、惠安县、永春县三地率先开展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工作。到2018年,在全市实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并与国家、省制度相衔接。到2020年,在全市建成责任明确、途径畅通、技术规范、保障有力、赔偿到位、修复有效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
环保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补偿制度,需要从立法上明确规定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范围、责任主体、索赔主体、索赔途径、损害鉴定评估机构和管理规范、损害赔偿资金等基本问题,但目前立法条件不成熟,需要在部分地区开展试点,为下一步立法积累经验。
目前,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资金管理,国家并没有统一规定,对赔偿资金的使用和环境修复费用的支付产生一定的阻碍。除了山东明确提出资金管理办法,其他省份有关资金的赔付阶段尚处于探索阶段,并未出台正式的相关管理办法。
据了解,云南积极开展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社会化分担制度研究,探索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基金,扩宽基金融资渠道,探索企业或行业环境损害责任信托基金制度、环境修复类债券等绿色金融手段。
在《生态环境损害补偿制度改革试点方案》中,充分考虑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与经济发展相协调,特别考虑到企业的承受能力,设计多样化责任承担方式。要求试点地方根据责任人主观过错、经营状况等因素实行分期赔付等方式。即让受损生态环境得到修复和赔付,又督促企业转型升级,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截至目前,云南已印发《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对分期赔付、多样化责任承担方式进行了规定,并明确要建立生态环境修复评估机制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监督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