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vvn class="vlune"></ravvn>

凯时尊龙人生就是博首页


<ravvn class="vlune"></ravvn>
0771-5532776

联系我们CONTACT US

0771-5532776

公司地址 : 广西南宁市双拥路30号南湖名都广场A栋29层

工厂地址: 南宁明阳工业园区

电话 : 0771-5532776、5584999 15777168099 徐先生(业务)

传真: 0771-5532337

邮箱 : hhsw@1000ao.com

当前位置: 首 页 >
行业新闻
TRADE NEWS
行业思考:环保产业正在错过历史最佳时期?
发布者:管理员  发布时间 :2018-06-06  浏览次数 :1539  来源:环保水圈

最近环保行业有一种声音 ,主要的意思是说“环保形势一片大好,但环保企业却过得惨淡”。听到这个声音还是很欣慰的 ,因为行业终于开始反思了。

近几年来,由于政策的推动 、股市的渲染,以及PPP模式下动辄上亿的签单营造的诱人氛围,加入环保的人趋之若鹜。但事实上环保行业的真实状况并非如此,甚至危机重重 。

准确来讲,环保目前并不能够称得上是一个产业。有位资深的朋友说,环保不过是各色人等进来分享兑换资源的圈子,乱糟糟的 ,哪有什么环保产业 ,说成是产业不过是企业家吹牛和专家作报告时为了体面一点而已。这么说可能有失偏颇,但确实击中了环保行业的要害 。一直以来环保行业的发展是存在很大问题的,市场受制约  、行业不规范 、政策强催化等因素让环保行业看起来像一个畸形的巨人,在前进,但摇摇晃晃 。

当下的环保的形势之良好可以说是历史空前的,“两山论高瞻远瞩、振聋发聩;新环保法、三“十条”、环保督查、环保税等一系列政策将环保的良好形势推向了历史极点。

放到具体的措施上,推进两山论需要两个要素:一是强有力的政策推动;二是良性高效的环保产业。这两项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既不可或缺又要配合推进。政策法规的作用是规范以企业生产为主的污染排放,而环保产业的作用则是消化污染物,目前来看第二项是严重滞后的。

以我国庞大的经济体系和人口数量,对所要匹配的环保产业要求是极高的 ,一是规模巨大,有人估算是万亿级市场;二是对产业的效率和服务质量要求很高 ,因为如果达不到 ,巨大的污染就会流向生态环境而不是污染物处理厂 。

当下畸形的环保产业是完全无法满足这样的要求的,而问题的关键就在于政策的期望值和环保产业的实际值偏差太大 ,偏差则会导致政策和实际效果脱节。环保人赶上了最好的环保形势,但最好的环保形势没有遇上最好的环保产业。

对此窘境,作者认为未来国家在推进环保政策的同时要兼顾环保产业的发展,要尽快培养形成一个良性高效的环保产业。首先要做的就是解决行业的种种病症:

01 草莽时期、大家的路子野得不像话

新兵太多、环保产业还需要时间

当下环保行业不成熟,一个原因是起步慢 。这一点可以从环保产业的发展历程中看出:

蛮荒时期,70年代—80年代 。在73年之前 ,我国尚无环保的概念,74年到80年有了相关的概念 ,但没有任何行动,81年到88年有了发展环保产业的思路 ,同时有了“三同时”等政策。

萌芽时期 ,90年代。期间环保作为“朝阳产业”被社会接受,同时有政策开始推动环保产业,相关的规范、制度开始陆续出台 ,做环保的企业开始出现。

初成时期 ,2000年—2012年。这个阶段环境问题逐渐严重,国家对环保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的认识越来越深刻,环保的相关法律法规进一步健全,企业开始变多 ,但依旧发展缓慢  ,这一时期的环保主要体现在水务领域 ,固废、土壤等许多领域依旧空白,但出现了发展的苗头。

草莽时期 ,时间是2012年至今。随着十八大的召开,对环境污染问题全面开战,积累了几十年的需求一朝爆发,环保企业在短短数年之间增长了千百倍。同时也出现了包括国企在内的大批非环保企业大举杀入环保行业夺食圈地的乱象,在PPP的助推下,其景象堪称群魔乱舞。

可见,环保行业的发展历程是严重不够的。在当下的行业构成中 ,尽管企业千千万,但真正专业的老兵没几家。这样的产业 ,其效率 、可靠程度可想而知,大多数环保公司人数连一个班都凑不齐 ,基本上是来凑热闹的,进到行业来的人干什么的都有。行业不成熟导致 :一来行业不能充分满足政策的要求;二来由于市场的混乱无序,企业自身发育不良。这一病症只能通过时间调养 。

02 上层垄断资源 、市场严重畸形

环保的严峻形势急需民企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由于逼仄的发展历程,环保行业一直没有形成良好的市场,整体业态很不健康 。前面讲到,环保没有行业只有圈子 ,原因在于环保需求在分配方式上是受限制的 。

环保行业有一个现象  ,朋友之间讨论最多的是“资源”,工艺 、技术、产品什么的都不重要。这个行业内,有产品的不如有资源的 ,做技术的不如做销售的。自由竞争很多时候是不存在的,大家比的是谁离天近,离天越近“资源”就越充沛;这就导致处于上层的营业过剩,不思进取 ,处在下层的营养不良,心有余而力不足 。

尤其是国企等“资源”占有者的杀入给行业带来了一定的冲击 。一方面,在市场竞争格局日渐加剧的情况下 ,低价中标 、恶性竞争也开始频创环保产业 。另一方面 ,对扎根未稳的“小而美”企业来说是灾难性的 。长远来讲,这对环保产业的业态健康极为不利。

此外,由于环保市场自上而下的分配方式,定价权自然在上层,上层的订单获取靠的是“资源”而不是自由竞争,环境治理成本成了一个说不清道不明的行业秘密,而这个秘密也是人人都来做环保的一个原因。

对于这一病症,国家需要格外注意 ,可出台政策加以规范 。国家应该给民企更大的空间,我国环保的严峻形势急需民企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这一点上国企是靠不上的 ,国企跟国足流着同样的血液。

03 不以效果为导向 、技术受严重曲解和忽视

要让技术人员成为环境的医生而不是“江湖术士”

一直以来 ,大多数认为环保行业是没有技术壁垒的。有人说 ,做环保就是拼装设备的,只要有资源谁都能做 ,在这样的观念下,环保行业整体的水平一直都很低。鱼龙混杂的局面因此出现。

至今仍有“做环保就是拼装设备”的说法,实在令人失望 ,假设“拼装”环节本身没有技术含量,那环保设备呢?据了解,目前这一领域许多关键设备主要依赖进口。难道中兴事件还不够刺激吗?依靠进口设备治污成本自然会变高,进一步就会导致企业的治理成本高 ,这无形中就给整体的经济运转增加了负荷。

除了设备自主研发需要提升的问题,整个行业对工艺有严重的误解和曲解,而事实上环境治理是一项技术含量极高的工程。

在我国以及世界的许多工科高校里面都有环境治理的学科 ,这门学科已经发展了相当长的时间,科学家们仍旧在探索,包括我国在内,这个领域的最高科研人员是院士,远远不是“拼装”设备那么简单。

之所以有人认为环保行业没有技术壁垒,是因为这个行业内大多数人都在用山寨的方式做事情。出现这种现象也跟需求本身只是“做个样子”有关,长期以来,许多企业的污染处理措施只是为了应付环保局的督查 ,在早期的时候更是为了建厂要求做的样子,做了自后再也没有用过。这是该做没做好的情况,还有没必要做却硬要做的情况 ,现在农村的许多项目本身是可以吃药解决但最后做了手术 ,或者动辄几十亿的PPP连片整治项目,当然这么做的真实用意就不得而知了。

这种错误观念同时导致:在这个极度要求技术质量的行业里,技术人员的处境是很憋屈的 。工程质量上去了,技术人员要背利润太少的锅,利润上去了,技术人员要背工程质量太差的锅。面对一个工程 ,老板比项目经理懂得多 ,项目经理比技术总工懂得多。在这个行业考验一个技术的核心标准不是业务能力,而是情商 。前段时间的环保展会上 ,有朋友调侃,现场的情境基本上是一帮销售拉着技术讲解技术 。

这一病症的根源在于不以效果为导向,未来国家应该在以效果为导向上不断加码 。要树立起环保行业的技术壁垒 ,让真正懂的人有话语权和决定权 ,让技术人员成为环境的医生而不是“江湖术士”。


04 小企业无能力、大企业无压力

行业整体的创新创造力不够

说到创新能力,就要讲一下企业里面负责这一职能的研发部了。用一个案例说明 ,企业到高校招生,涉世未深的学生想将自己苦学数年的本领用于实践 ,于是应聘研发部,并欣然签约。学生本想着跟一帮志同道合者投身研发做出造福社会的产品,到企业后 ,发现一个研发部只有两个人,一人一套办工桌、电脑,一个柜子 ,里面堆满了资料 。一个月后 ,出于道德的谴责和前途的考虑,学生转做技术 ,一年后学生转做销售……

这是小企业的普遍现象,大企业呢?

拥有上层资源的大企业们是不做创新的,一没有生存压力,反正资源有的是,干嘛要那么优秀;二是没有奋发图强的基因,反正再怎么的努力成果都不是我的 ,干嘛那么拼 。在这类企业里做事的人基本上都是皇亲国戚 ,是断无进取革新的志向和动力的。这是这一类企业的通病,但凡是自上而下配置资源的行业都是如此。所以,在互联网等创新行业是没有这类企业参与的 ,因为新兴产业需要足够的前瞻性和创造力,而这一点该类企业恰好没有 。

另外,有一个跟企业创新相关的规划叫产学研,这是一个说的比做的好的概念,也是滋生学术腐败的温床 ,大多数时候是高校和企业互相挂在对方门上的牌匾,越烂的机构挂得越多,产生不了任何实际的意义 。

针对这一病症,一是砍掉那些不靠谱的经费补贴 ,二是营造良好的竞争氛围 ,激励企业自身的创新创造力。

05 环保是配套型产业而不应该是支柱型产业

其导向应该是要“让所有企业做得起环保”

将环保定位成支柱型产业是不对的 ,环保产业是服务型、配套型的 ,其价值在于促进社会经济结构良性运转,对其培养导向应该是要让所有企业和其他机构做得起环保 ,所有的政策措施都应该在这一导向下展开 。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前段时间长江跨省固废违法倾倒问题曝出,经查处根本原因是“废物处理成本远高于违法成本”。这一奇怪的想象暴露了制度设计的不合理 ,也说明了环保产业职能的不足。

针对这一病症,国家应该调整对环保产业的定位 ,不断提升其服务质量,并实现平民化。

综上所诉,国家不仅要规范排污乱象 ,同时要尽快培养出一个良性高效的环保产业来,否则,实现绿水青山的伟大进程将严重受阻。

但是 ,未来仍有机会,机会来自制度的改革,改革来自高层对问题的关注。

免责声明:本版内容来源自互联网 ,如有侵权 ,请联系管理员(QQ:190512968)删除 。

<ravvn class="vlune"></ravvn>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