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地址: 广西南宁市双拥路30号南湖名都广场A栋29层
工厂地址: 南宁明阳工业园区
电话: 0771-5532776、5584999 15777168099 徐先生(业务)
传真: 0771-5532337
邮箱: hhsw@1000ao.com
近日,新一轮强化督查行动已经启动。国务院日前印发《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明确了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总体思路、基本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提出了打赢蓝天保卫战的时间表和路线图。部官员接受媒体采访时重申,坚决反对搞“一刀切”,只要发现就严肃处理,绝不允许平时不作为、临时乱作为或检查时乱作为。
“一刀切”问题之所以备受关注,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其以特别的方式展现了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之间的现实矛盾。环境保护本来是凝聚社会共识的积极举措,可是当地方以“一刀切”的方式关停企业之后,伤害了企业和民众的切身利益,从而有可能消解社会对环保的共识,影响“铁腕治污”的步伐。生态环境部一再重申对“一刀切”的态度,也是希望把环保维持在正常的轨道内,避免执行中走样。
细究“一刀切”式粗放治污背后,地方政府的深层逻辑其实还是一切向上负责。为了短期内达到治污目标,给上级部门一个交代,而不是真正实现地方环境的优化。如果企业真的不符合环保标准,地方政府有决心“一刀切”本也无可厚非,即便这会在短时间影响企业和个人的生计。但问题在于,现实中的“一刀切”往往是短期行为,只要上级督察的风头一过,“一刀切”的关停就会演变成“一刀切”的放任,如此只会造成污染的反复和民众的反感。
除了向上负责的惯性思维之外,环境治理和经济发展之间确实存在冲突,需要权衡的耐心和智慧。过去相当长时间以来,地方官员的态度是唯GDP,为发展经济而牺牲环境都是在所不惜;现在环境保护成为“头等大事”之后,一些地方官为了博取环境政绩又滥用“一刀切”影响地方经济发展。这是从一个极端奔向另一个极端。国内外的经验都表明,环境的治理很难一蹴而就,而是伴随着经济转型升级,只有协调好治污和产业发展之间的节奏,才能最大可能避免误伤。
要改变地方政府的忽紧忽松的治污不确定性,除了生态环境部的努力之外,更重要的解决路径,是给民众更多话语权。每个地方的污染源有很大差异,也就意味着治污必然需要优先级的排序,重点治理哪些,可以最大化地缓解环境治理和经济发展或者民众生计的矛盾,不能只是地方政府说了算。他们往往会选择最容易达成目标的领域去治理,而忽略了最需要关注的领域。
比如,这几天还有一则很受关注的新闻。江苏泰兴市有数万吨废料堆放长江边,两年未整改还变本加厉。两年前,就是群众举报有化工废料被掩埋在长江江堤内测,当时地方政府承诺治理,但现在“回头看”,发现2.3万吨污泥竟然增加到了约4万吨。民众对于这样大规模的环境隐患不满是显而易见的,可是地方政府只要瞒住上级,就可以无视民意。事实上,如果不是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这样的污染就会继续成为无解难题。
这样的情形最近还有多例报道,比如广东汕头市练江污染严重,也是两年前被要求整改13个项目,但至今一个都没有完成,生态环境部官员甚至建议“汕头市领导们应该住在臭水边上”。这些例子都证明,地方政府对于民众最为不满的污染不上心、不想办法解决,却热衷于通过“一刀切”的方式,来快速达到治污目标以哄瞒上级。
所以,治污不能只来自于上级驱动,还要让民众更多的参与进来。一个地方的污染形势,地方民众最清楚,让他们参与治污方案和时间表的制定。如果地方治污不力,民众能有渠道、有办法监督对于具体官员的问责,就能最大程度避免“一刀切”的简单粗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