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市打好碧水保卫战提升“含绿量”
发布者:管理员 发布时间:2020-09-17 浏览次数:1857 来源:南宁日报
打好碧水保卫战,持续提升水环境质量,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必然要求,也是建设美丽南宁的具体举措。
近年来,南宁市全力打好碧水保卫战,水环境质量稳中向好,百姓“水缸”安全得到保障。今年上半年,南宁市主要流域水质优良比例为100%,市、县两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南宁市水质综合指数为3.13,居全国省会城市第1位,同比改善0.44%;邕江等主要河流断面连续多年实现“Ⅱ类水入境、Ⅱ类水出境”,断面监测数据优于国家考核的水质目标。
如今,那考河公园、南湖公园、五象湖公园里水清岸绿、微波涟漪,市民在公园水系旁散步,人在景中、影在水中、人水相依,令人流连忘返。
源头治理与集中攻坚并重 启动武鸣河大“体检”
紧盯短板,对突出的流域环境问题“下猛药”。2018年起,南宁市实施水质跟踪研究项目,提出削减污染源方案,今年继续加大投入开展水质跟踪研究,邀请自治区、南宁市有关专家分析主要流域水环境质量现状及存在问题。
今年上半年,南宁市对影响全市水质指数最大的叮当断面所在流域武鸣河开展两次大“体检”,现场拉网式排查武鸣河干流沿岸3公里范围内的工业源、生活源、养殖源,进一步梳理武鸣河重点流域污染源及排污口清单目录。共检查发现18家工业企业、21户养殖户存在环境问题,责令相关企业整改2批问题清单。
“我们向自治区生态环境厅争取到武鸣河流域专项整治资金1000万元。”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道,“主要用于武鸣河沿岸的排污口、生活污水整治。目前1个排污口整治工程基本完成,其余2个项目预计10月初开工建设。”
污染防控与预警预报协同 深化分析预报机制
南宁市境内主要流域共建有9个大型水质自动监测站、12个微型水质自动监测站,今年我市还计划在武鸣河流域上、下游各建设1个,年底建成运行23个,基本构成主要流域断面水质自动监测网,实现自动采样、分析、上报数据、异常情况预警等,提升水质预警能力。
水质预警构建起河道两岸的“生态长城”,近年来,我市实行流域水质预警预报机制,制定《武鸣河流域环境安全保障及监测监控预警实施方案》,每月发布流域水质预报,研判总体变化趋势;建立完善“日通报、旬分析、月预报”的水质预警处置机制,针对不达标断面予以通报、督办,向各有关县区印发水环境质量提升任务清单,明确管控目标、工作重点及完成时限,倒逼落实改善水质。
另外,南宁市还与上游城市签署了《流域生态环境保护联防联控合作备忘录》,建立流域环境安全隐患联合排查整治机制。
“一岗双责”+“河长制”严格落实 强化治理主体责任
我市每年制定的水污染防治行动年度计划,将全市各断面所在流域整治工作列入水污染防治任务,将流域水环境治理、黑臭水体整治等水污染防治工作纳入环境保护“一岗双责”进行考评,将任务完成情况赋以大权重纳入相关县区、单位年度绩效考核。
今年起,南宁市将主要江河水库水功能区水质目标纳入生态环境保护“一岗双责”目标责任书,每月对我市国控、区控断面开展水质监测以及水功能区达标评价,对水质未达标县区下发整改通知。
南宁市实行市党政主要领导“双总河长制”,并按照分级管理、属地负责的原则,在国家要求的成立县级以上河长办基础上,将河长制的总抓手延伸至乡镇一级,开发南宁市河长制信息化监督管理平台——“河长通”APP,严格落实巡河制度。
对标对表狠抓整改 加快黑臭水体“清零”
今年以来,南宁市加大投入力度,强化资金保障,开展黑臭水体“清零”行动,2020年计划安排城市黑臭水体治理项目92项,年度计划投资73.1992亿元,上半年完成投资44.8084亿元,完成率61.2%。
今年上半年,我市新建污水管网113公里,完成错混接改造5046个,完成污水管断头点整治118处,集中开展管道清淤修复147公里;共排查出“小散乱污”企业199家,完成整治185家,整治完成率93.0%,黑臭水体长效治理机制得到进一步压紧压实。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这是环境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将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打好碧水保卫战,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为守护南宁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做出不懈努力。”南宁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说。
免责声明:本版内容来源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QQ:190512968)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