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地址: 广西南宁市双拥路30号南湖名都广场A栋29层
工厂地址: 南宁明阳工业园区
电话: 0771-5532776、5584999 15777168099 徐先生(业务)
传真: 0771-5532337
邮箱: hhsw@1000ao.com
迎来“一带一路”和PPP的“双风口”,有望加速“走出去”。“环保产业走出去是‘一带一路’建设致力于推动的事情,主要的思路是政府引导,结合‘一带一路’建设,以外援项目为先导搭建环保产业国际化发展平台。”环境保护部中国-东盟环境保护合作中心副处长石峰近日在由清华大学PPP中心和北大环境学院E20联合研究院主办的“环保PPP与‘一带一路’沙龙”上表示。
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推进环境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重要性已经形成共识。一方面,“一带一路”基础设施资金缺口巨大。亚行报告显示,2016至2030年,亚洲的基础设施还有每年1.7万亿美元,总计26万亿美元的需求。
另一方面,绿色“一带一路”建设与国际绿色发展的需求和趋势相适应,顺应了发展中国家要求绿色发展、保护环境的现实。环保产业“走出去”在助推沿线各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同时,将扩大我国环境产业的国际影响力,输出我国环境技术和创新模式,提升国际形象。
我国环保产业“走出去”有着广阔的市场空间。资料显示,中亚地区面临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污染、尾矿堆积、工业废物、核废料污染问题。南亚地区面临生物多样性缺失、病原性、城镇化导致污染严重问题。东南亚地区则面临林火以及常规污染导致的等问题。
我国环保产业“走出去”也有着明显优势。“我国环保产业体系完整,部分环保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石峰表示,与东盟等发展中国家相比,我国环保产业具有成本较低、效果好、技术适应性强的比较优势。
多重利好之下,我国环保产业“走出去”的步伐正在不断加快。如,川源(中国)机械有限公司向菲律宾马尼拉污水处理厂供应设备,北控集团收购德国最大垃圾发电厂,光大国际收购波兰固废处理公司NONAGO等等。
然而,我国环保产业“走出去”的规模仍有待进一步提高。石峰介绍称,从行业看,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投资重点行业仍是电力、矿业资源和制造业、能源、基础设施等,且多为大型工程项目。环保领域相对少和薄弱。
数据显示,美国、日本、西欧等发达国家的环境保护产品和服务的出口额占全球环境保护产品和服务贸易总额的比例已经超过80%,相比之下,我国环境保护产品和服务的贸易总额还比较低。
E20研究院产业研究部经理井媛媛也指出,中国已经成为国际投资大国,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位居全球第二,然而,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占总对外投资的比例仅为1.6%。
企业数量多、体量小、离散化是正在“走出去”的环保企业的一大特点。来自E20研究院的数据显示,2016年,环保企业“走出去”项目数量上,民企数量占比超过60%,占绝对优势,但在资金上,国企仍然是主力。2016年,环保企业“走出去”的项目金额上,国企占比超过80%,民企仅不到20%。
“承揽国际项目能力不足,企业国际化基础薄弱,信息不畅沟通渠道少,缺乏配套公共服务和资金支持机制等,这些问题导致了中国环保产业‘走出去’还没有形成规模。”石峰说。
也有企业表示,在开展“一带一路”项目时面临一些难点亟待解决。中国水环境集团董事长秘书、副总裁房勇告诉记者,一方面,由于法律、项目标准、语言、文化等方面的差异,海外项目在一定程度存在法律制度、政府付费履约、项目建设等风险;另一方面,复杂的国际环境、汇率变化等因素,也会造成项目在收益方面的风险。
“在走出去的过程中,有必要采用大型企业集团合作的‘抱团出海’模式。环保企业可通过组成多元化的联合体,形成优势互补,降低走出去的风险,实现合作共赢。” 房勇说,在国家政策方面,则可以充分借助亚投行、丝路基金、国开行、进出口银行等机构的力量,支持“一带一路”重大环保项目建设,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石峰建议,在绿色“一带一路”国际产能合作中,建立“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设立生态环保大数据服务平台,为环保产业“走出去”牵线搭桥、铺路站台。